上海窗固紧固件制造有限公司
上海窗固工贸有限公司
主办(内部刊物)
主编
袁 霞
|
上海公司、北京公司、南京公司全体员工:在祝贺《窗固》螺丝世界创刊成功之际,我代表公司领导向为窗固发展而奋斗的在各条战线的兄弟姐妹们致以诚挚的问候:大家辛苦了!
“窗固培育了窗固人,窗固人创造了窗固”,随着北京、南京、上海公司的相继成立,‘窗固’品牌已经到了全面开花的时节。就在此时,作为公司负责人,我隐隐感觉到,在窗固这个大家庭当中,由于地理的分隔,工作的分工等因素,大家缺少沟通,缺少交流。同时窗固要进一步发展壮大,就需要“窗固人”不断学习,不断了解外面的世界,世界也同样了解窗固。因此,我仅希望《窗固》螺丝世界的成功创办,能给窗固人一个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平台。
最后我祝愿《窗固》螺丝世界越办越好!
总经理
-------------邓国忠
2002年10月28日
复刊词:
像一首沉寂多年的老歌,再次响起婉转而熟悉的旋律,那样的动人心魄;又像一坛封存地窖的陈醋,依然散发着浓郁醇厚的香味,如此使人陶醉。《窗固螺丝世界》这份倾注了无数辛酸和汗水,凝结了无限憧憬和期待的窗固人自己的刊物,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崭新的文化理念,丰富而多彩的形式,重新来到了我们面前。
别忘了,2002年10月28日,“窗固培育了窗固人,窗固人创造了窗固”这意寓深远的创刊词;别忘了,2004年4月5日,“致全体员工的一封信”这情深意重的肺腑之言。纵跨千年世纪,横越万水千山,来自五湖四海的我们有着同一个名字——窗固人,有着同一种文化——窗固文化。曾经,我们风雨同舟,艰难跋涉;曾经,我们同甘共苦,携手前行。今天,站在新的起点上,我们又有着同一种信念——高起点,高追求,高质量。
期待所有窗固人的热情参与,让我们联袂携手,用超越上世纪的智慧与信念将窗固文化推向社会,推向未来!
窗固第二任主编——
甘艳林
上海窗固公司总部自通过ISO认证以来,投入相当大的人力、物力资源进行质量监控和程序化管理,成效卓著。金秋九月,我受北京公司委派,到总部接受质量管理培训,这在窗固质量管理史上尚属。其中感受最深的,还是以总经理邓国忠先生为核心的管理层,践行严谨务实、开拓进取的管理思路影响着每一位窗固员工迸发出激情去对待工作、追求上进。我赫然看到了窗固的希望,看到了窗固之光。
管理思维:在窗固,你是最受重视的,公司是有希望的
在上海窗固总部,我与人交流,无论是刚聘用的新人还是服务多年的老员工,留给我最深的印象就是心态积极,充满希望。与一到总部看到的:狭小的办公环境和职员生活区以及相对艰苦的生活条件相比,我不禁有些疑惑,但总经理以他的实践行动解开了我的疑团:亲自部署培训计划、主讲培训课程、找员工沟通、安排到生产基地见习、并亲自驱车充当向导、领队。这样的管理层向人们传递着这样一个信息:在窗固,你是最受重视的,公司是有希望的。
管理智慧:我们不走重复的路—-弘扬创新精神
这次到苏州生产基地见习,由于路径不熟,对方给我们提供了一份行车草图,标注了两条行车路线供选择。去时我们选择其中的一条路线,按图索骥顺利到达目的地。返程时,大家由于任务完成得不错,心情自然放松了不少,沿途风景宜人,大家希望顺路观光,提议不走原线路返回,邓总欣然同意。哪知道按另一条线路返回,走的路线有点误差,结果倒费了一番周折。看到大家有些沮丧,邓总开导大家时说了一句富有哲理的话:我们不愿意走重复的路,代表的是一在种尝试、一种创新,收获不小嘛!我们事后反思:这个小故事如果折射到管理层面,体现的是弘扬创新精神的大智慧呀!
标记示例
(1)外螺纹件:螺纹规格d=M12,公称长度l=80mm,性能等级为10.9级,表面氧化,产品等级为A级的六角头螺栓
完整标记为:螺栓 GB/T5782-2000-M12×80-10.9-A-O
简化标记为:螺栓 GB/T5782
M12×80
(2)内螺纹件:螺纹规格d=M12,性能等级为10级,表面氧化,产品等级为A级的工型六角螺母
完整标记为:螺母 GB/T6170-2000-M12-10-A-O
简化标记为:螺母 GB/T6170
M12
(3)自攻螺钉:螺纹规格ST4.2mm,公称长度l=16mm,H型槽,镀锌钝化C型十字槽盘头自攻螺钉
完整标记为:自攻螺钉 GB/T845-1985-ST4.2×16-F1-H-O
简化标记为:自攻螺钉 GB/T845
ST4.2×16
----------------------
李
林
|
紧固件产品的完整
标记方法
1、类别(产品名称)
2、标准编号
3、螺纹规格或公称尺寸
4、其他直径或特性
5、公称长度(规格)
6、螺纹长度或杆长
7、产品型式
8、性能等级或硬度或材料
9、产品等级
10、板拧形式(左、右)
11、表面处理
人与人之间或许会有不共戴天之仇,但在办公室里这样的仇恨一般不至于达到那种地步,毕竟都为着同一家单位而工作,都是同事,只要矛盾并没有发展到你死我活的境地,总是可以化解的。记住,敌意是一点一点增加的,也可以一点一点削弱。中国不是有句老话“冤家宜解不宜结”,不论是在生活上还是在办公室,少结冤家比较有利于自己,不过化解敌意也需要技巧的哦!比如说“团结就是力量”,应当把同事视为好友,凡事都以“和”为贵,不可意气用事。其次,笑容是最犀利的武器,加上一个笑容,会对他人有善的感染。人都是感情的动物,在愉快的气氛下工作,可收事半功倍之效。不防多关心别人,努力做个受欢迎的同事吧!成功于你,速获升迁的机会也相继大增。冤家宜解不宜结,主动表示友善,露出诚恳之态,没有人会拒之千里的。
--吴丹
《办公室哲学》

一不小心犯了错,我们该怎么办?犯了错并不可怕,关键的是我们认识错误的态度是怎样的。
按照人们的大众化心理,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积极的态度,另一种是消极的态度。
用积极的态度去认识错误,分析错误,有利于我们工作的顺利开展,也有利于我们年轻一代的成长。既然是错了,首先就要勇于承认它,接受领导的批评,认真分析出差错在哪个环节,从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在以后的工作中尽量避免失误再次发生。
另一种消极的态度我们在这里就不在多述,他可能会使相关部门产生误会,从而影响工作的畅通。
我希望每个人,都认真、仔细地对待自己的工作,包括工作的每个细节,尽量减少失误,一不小心犯了错的话,要用积极的态度去对待,积极的方法去解决。毛主席不也说过:‘在工作中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吗?’要深刻体会这句话的含义,
而不是浮于形式,杜绝同类的事犯两次错。
一不小心犯了错,我们要用积极的态度去对待,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来解决。
不
不要为失败找借口
一个人做事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就算没有大失败,也会有小挫折。每个人面对失败的态度也不一样。有些人不把失败当一回事,认为“失败乃兵家之常事“,也有人拼命为自己的失败找借口,告诉自己,也告诉别人,他的失败有一大堆理由。
不把失败当一回事的人,在现实生活中不多,这种人成功的机会固然不大;而不敢面对失败,为失败找借口的人更不可能轻易成功。
为失败找借口的人,一般不承认自己的能力有问题,事实上很多失败是来自客观因素,无法避免。但大部分失败是因主观原因造成的。也许你认为现在竞争激烈,不欠款很难做生意,但依然有许多客户是现款提货;你认为受“非典”影响,生意清淡属于正常;但许多同行依然生意兴隆;你认为我们的品牌不如别人的过硬,但许多新的品牌正在蚕食我们的客户市场。总而言之,都是你的主观原因作怪。你完全可以从自身的角度去研究失败,因为事情是你自己做的,结果已经形成。因此你大可不必去找借口,即便一大堆的借口,也掩盖不了失败的事实。要找出失败的原因并不容易,因为有人常会下意识地逃避,因此应该双管齐下,自己检讨,也请别人检讨,这些原因一定与你的个性、智慧、能力有关。不要有太多的辩白,正确地看待,诚实面对就一定能找到。
面对失败是一件痛苦的事,仿佛在原有的伤口上再割一刀,手术医生不是也要用同样的方法处理你身体上的“恶疮”吗?同样的道理,从失败中找原因,就像从自身清除恶疮一样,敢于对症下药。
失败并不可怕,怕的是漠视失败,懵懂而不知自察,这才是人生的大悲哀!
天下事,要想有作为,就不要为失败找借口,而是为成功找方法。
总经理
邓国忠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人,培育以人为核心的企业竞争力必须进行“情、
理、法”三
个方面的总动员。
所谓
“法”,即制度,它指的是公司要建立一套完备的管理制度,通过完善的制度来培养员工严格遵守纪律的行为习惯,培养他们的职业意识。通过相关制度的建设,来促进员工的合理流动和合理使用,保持员工队伍的活动。
所谓“理”,是一种柔性的约束,是对“法”的完善和补充。仅有了法,还不足以使员工发自内心地、积极主动地进行工作,因此要通过“理”来对员工进行引导。实现“理”的基本手段是培训,要通过充分的培养和教育,不断提高员工的基本素质,提高他们内在的积极主动性。
所谓“情”,是在“法”和“理“的基础上,通过“情”的工作来培养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忠诚度。“情”的工作,其实就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工作,通过企业文化建设来体现公司的灵魂。
窗固公司老一代员工----江林